文件名称 |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
索引号 | xzfgzbmsqxrmzfbgs/2021-3404 | 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卫健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石卫发〔2021〕197号 | 成文日期: | 2021年11月19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1-11-19 10:34 |
内容概述 |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县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县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11月19日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我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也是实施健康石泉建设,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石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安康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健康石泉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全县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1.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50张,较2015年末增加314张,增长49%;有卫生技术人员12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7人,注册护士477人,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189%、63%、400%。全县累计投入3.18亿元,建成医疗、疾控、妇幼等卫生基础设施项目4 类 7 个,县中医院、中池镇卫生院迁建项目、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县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项目、6个镇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成投用,11个镇卫生院、139个村卫生室和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服务人次546277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6%;总出院数25737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40%;二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8%、镇卫生院达到50%,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7.87天,医疗服务利用率和需求量同步提高。
2.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健康石泉稳步推进。全面加强了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人群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扩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覆盖范围,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升级,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居民健康。2020年,全县婴儿死亡率1.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7‰,孕产妇死亡率0/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慢病签约服务率达100%。建立了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和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疫情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攻坚目标,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保持或达到消除标准。计划生育服务转型发展,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婚育服务“十证合一”智慧新模式,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健康石泉建设步伐坚实,启动实施合理膳食、青少年健康促进、重点慢性病防治等行动,开展了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不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助力我县顺利通过2轮国家卫生城县复审,新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8%提升到 11.79%,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3岁,主要健康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3.综合医改不断深化,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全面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全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制定医院章程,落实核心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内部管理得到有力强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落实了“两个允许”政策,办医主体对医院、医院对内的绩效考核全面加强,工作活力有效激发。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分级诊疗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县域医疗共同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疗服务模式,推动患者有序就医。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县、镇、镇村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达到50%、70%、70%。推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改革,开展重点药品监控,有效保障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群众药品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
4.卫生信息化及人才专科发展迅速,服务支撑更加坚实。信息化建设提速,开通全县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居民健康卡和信息化专网,形成全县卫生健康数据池。建成妇幼健康、卫生综合管理、孕产妇保健、分级诊疗等业务平台,推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服务和APP应用,贫困慢病患者得到全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建成覆盖县镇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并充分利用,累计为农村群众完成远程会诊8万余例次。强化人才支撑,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 214名。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卫生人才培训工程,五年共有27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大医院进修、28名业务骨干到县级以上培训、完成2000 名一般卫生人才的县级短训或学术交流。建成省级重点或特色专科3个,县级重点或特色专科4个,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完成建设布局,多学科联合诊疗有力推进,全县专科医学能力和急危重症分级救治能力有了跨越式发展。
5.中医药服务传承有力,老龄健康服务蓬勃发展。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国医馆,全县75%的村卫生室能够运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30%,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效果得到城乡群众的认可。老龄健康服务业蓬勃开展,持续打造和培育医养结合的“五种基本形态”,建成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1个,市级医养结合示范点3个,全县有14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实行签约服务。
6.健康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坚持“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问题,全面消除医疗布局“空白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2798名因病致贫人口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全面兑现中省市县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0%以上;开展了30种大病集中救治,完成了237名大病患者的集中救治;为6970名贫困慢病患者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应签尽签、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二、“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基层、补短板、转模式、促健康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石泉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享有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较大改善,医疗保障更加有力,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三宜”石泉创造更加有利的卫生健康保障。
1.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主要健康管理指标达到全市较高水平。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8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70%,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着改善。
2.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提高服务可及性。推进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全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推动建设整合型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逐步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更好地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3.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健康”服务更加丰富。到2025年,多元办医格局得到优化,非公立医疗机构更优质、上规模、显特色。智慧健康服务得到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健康”、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电子产品等快速发展。
4.公共卫生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医防融合、医养结合、中医协同融合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好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5.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创建1所以上全省知名医院;创建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创建5个以上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6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6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59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3人,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0.8人。
十四五时期全县卫生健康事业主要发展规划指标
领域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目标 |
属性 |
人口健康水平 |
人均期望寿命(岁) |
78.3 |
78.8 |
预期性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0 |
≤15 |
控制性 |
|
婴儿死亡率(‰) |
1.38 |
≤6 |
控制性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2.07 |
≤9.5 |
控制性 |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11.79 |
≥20 |
预期性 |
|
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 |
70.02 |
≥70 |
预期性 |
|
卫生资源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5.45 |
6.6 |
预期性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
1.99 |
2.61 |
预期性 |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2.74 |
3.59 |
预期性 |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2.0 |
3.0 |
预期性 |
|
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
0.36 |
0.6 |
预期性 |
|
疾病预防控制 |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 |
≥95 |
约束性 |
艾滋病全人群HIV检测率(%) |
15.15 |
≥18 |
预期性 |
|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10万) |
46.5 |
≤55 |
约束性 |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2.75 |
≤14 |
预期性 |
|
妇幼保健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7.18 |
≥95 |
约束性 |
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 |
96.96 |
≥90 |
约束性 |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 |
94.22 |
≥90 |
约束性 |
|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 |
98.45 |
≥90 |
约束性 |
|
卫生监督 |
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覆盖率(%) |
100 |
≥80 |
约束性 |
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 |
97.74 |
≥80 |
约束性 |
|
城市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卫生计生违法案件的查处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财政投入保障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22.4 |
≤30 |
控制性 |
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6.21 |
≥8 |
预期性 |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健康石泉”建设。
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促进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健康石泉”建设。强化爱国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卫生及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水平。
1.加快建设美丽石泉,持续优化健康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2.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健康社会。以广覆盖、一体化、可持续为导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体系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增强全县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3.切实增强健康水平,提升健康服务能力。以解决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养老服务业,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4.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依托石泉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复疗养+旅游、医药养生+旅游等健康产业,不断壮大健康产业规模,丰富健康产业内涵。5.开展健康促进行动,重点培育健康人群。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加强控烟工作力度,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6.积极传播健康理念,营造健康文化氛围。着眼于改造并优化公众的健康观念,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大力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加快提升自我健康管理内涵,努力将健康理念融入公众意识,全面提高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7.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创建实现无烟党政机关县域全覆盖,新培育国家卫生镇2个,省、市级卫生村建设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从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严格遵守“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病媒生物防治单位责任制,完善三防设施及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与治理。
(二)全面提升县域优质医疗服务能力
1.到2025年,持续完善以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发展五个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县域医共体模式,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布局。重点围绕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现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推动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健康福祉,根据十五分钟医疗圈,整合2-3个村建成一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全县共规划建设75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
2.继续以“七化”建设抓手,以“五位一体”为载体,以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为核心,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深化两大医疗集团建设。严格落实一体化诊疗服务(分级诊疗),使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60%以上。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推进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县镇一体化和镇村一体化改革,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抢救、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服务能力建设。
3.进一步拓展现有远程会诊功能,建成县域远程医疗系统,打通远程诊疗“乡村行”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居民不出村即可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方便农村居民就医。在已建成的心医国际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基础上扩建县域远程医疗系统。实现重要项目集中检查检验;为镇(中心)卫生院购置DR、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数字化检查检验设备;完成县医院、县中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改造,建成标准化机房;实施网络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完成居民健康卡院内用卡环境改造,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码)发行应用。
4.以居民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均纳入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按照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公平及时的原则,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县级医院发展重点是提高服务水平和诊疗能力,民营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重点是布局合理、方便就医。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我县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层次清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效益显着的目标。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应达到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标准要求。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符合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和陕西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根据医学科技进步和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鼓励共建,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利用效率。5年内,全县实现1 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县级医院都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有一批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立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县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临床重点专科体系,进一步发挥特色医疗,不断提升我县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综合实力。十四五期间,为全县11个镇(中心)卫生院购买配置DR3台、彩超5台、动态心电图机15台、电子喉镜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台、电子纤维胃镜5台、急救车辆11辆、心电监护仪16台、除颤仪7台、电解质4台、便携式B超3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6台;全县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拟购买配置心电图机、中频治疗仪、尿分析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多普勒胎心监护仪等设备仪器各75台。
(三)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1.强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形成“县一镇一村”三级常态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建立各级预案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实战应急演练,注重各级卫生应急专项预案的相互衔接,实现分项不分事,紧密衔接,精准处置。完善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与预警、信息报送与公开、应急处置与救援等相关制度。到2025年,较大以上突发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率达到100%。
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及其能力建设,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专业人员,建立县、镇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卫生应急队伍,分级加强队伍、装备建设。统筹建设卫生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和卫生应急、紧急医学救援作业平台,构建覆盖县级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筛查哨点等多层次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病例和症状监测信息实时汇集、分析、研判,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建设县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疫苗、医疗卫生器械和设备储备,根据卫生应急工作的特点,指导县内医疗卫生单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做到卫生应急物资统一管理、分级储备。
2.强化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健全县、镇、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县疾控中心业务职能设置,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不达标问题,配齐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防控责任,推动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设置医务室,配备专兼职卫生员,筑牢基层防控第一道防线,形成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坚持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加强学生、老年人和职业暴露风险等的重点人群和人口聚集的城乡社区传染病防控,坚持落实重点传染病分级诊疗、定点诊疗、全程随访管理,加大新冠肺炎、乙肝、肾病出血热、H7N9禽流感、布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治,扩大艾滋病全人群HIV检测覆盖面,加强结核病规范诊疗和随访管理,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达到95%以上,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到0.75%以下。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完善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持续保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坚持实施乙肝、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查漏补种和疫区重点人群肾病出血热疫苗接种。加强二类疫苗接种力度,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
加强地方病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三年行动成果,继续推进大骨节病、碘缺乏病、氟砷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协助相关部门推进防氟改水、改煤及清洁能源推广,持续保持地方病有效控制状态。实施职业病现场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加大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诊断机构、救治医院、康复站点建设力度,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将尘肺病防治延伸到乡镇、社区,从源头上遏制职业病危害。到2025年,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均达100%,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
加强重点慢性疾病综合防治。加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因素干预,推进慢病医防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提升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点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
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促进。加大精神科医师培养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协同构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村(社区)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及心理服务,到2025年,全县精神卫生专科医师达到3.0/10万人以上,建成1所二级以上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所有二极以上医院设立精神(心理)门诊,乡镇卫生院设立精神(心里)咨询室。
3.强化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县医院传染病区建成后,配置移动式检测设施设备,统筹满足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域内快速检测需要。加强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可转换ICU收治能力、生物实验室能力、核酸检测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完善应急医学社会资源预案,建立平战结合设施启用图表。
建立创伤中心,建设覆盖全县的胸痛救治网络,提高胸痛救治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建设卒中中心,规范卒中诊疗,推进卒中急救体系网络建设,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到2025年,县级医院全面实现“五中心”全覆盖。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和评价机制,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交叉能力培训机制,提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综合能力。
(四)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督制度
到2025年,全县建成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涵盖全行业,全流程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制度,打造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监督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健全和完善中医服务体系
到2025年,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医药治理体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着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融合发展,基本建成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医疗服务量达到基层医疗服务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5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8人。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和产值逐步提高;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健全中医服务网络。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继续完善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县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民营医院中医科室和中医诊所为补充,服务于县镇村三级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县中医医院加快迁建投入使用,持续巩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成果,充分发挥龙头单位作用,县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乡镇(中心)卫生院要持续巩固中医馆建设,力争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县中医医院持续巩固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省级农村特色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积极建成市级重点专科(中医脑病科、眼科)等名科建设;县妇计中心规范设置中医科,大力开展中医产后康复项目;县医院规范设置中医科和中医病区。三是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县中医医院与省、市大型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实现县镇村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和使用,每年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和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大宣传,建立健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药人才招聘和引进,利用“双下沉、两提升”中医药技术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基层名中医的培养,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积极推进新模式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培训班和师承教育,打造全县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县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指导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养生保健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2.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和康复基层良好、技术雄厚的医院建设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到2025年,力争建成一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县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设置康复(医学)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设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等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三是加强基层康复服务供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康复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技术,发展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鼓励乡镇(中心)卫生院在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3.加强中医药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将中医药纳入卫生应急体系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机制,4.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实现重点业务信息共享。5.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调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县中医医院对原址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以中医药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复医院,发挥中医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优势。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创新县中医药“三名”建设。打造新一代中医人的“名科、名医、名药”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名中医建设。 以名中医带动名科和名院发展,形成集名医传承、学术研究、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名中医工作基地。二是加强名科建设。建成中医骨伤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中医脑病科、眼科等多个中医名科,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适应我县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并申报为省、国家重点专科。三是加强名院建设。探索中医院发展的良性路子,以较为纯粹的中医药为病患者服务,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精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2.振兴中医药传承基地。到2025年,力争在县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传承基地,全面推广中医传承、中药传承、中医护理传承,积极推进文化知识角建设,推出多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中医药特色。3.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一是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综合医院要在院内会诊管理、多学科诊疗管理等相关制度和流程中明确鼓励中医类别医师参加的要求。各临床科室收治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开展多学科会诊,应当根据需要邀请中医类别医师参加,整合优质资源,实施中西医联合优势。二是开展综合医院科室间的协同攻关。综合医院药紧密结合本院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找准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介入时机,通过中西医协作,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4.着力打造品牌建设。加大中药产品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加强着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推动五味子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打造2-3个道地药材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同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药博览会、中医药研讨会等涉药活动,不定期组织药材种植、生产、流通企业等到推介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优选秦岭、巴山有市场前景、有确切疗效的野生珍惜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人工繁殖。优先发展大宗道地、区域特色“秦药”,倡导“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模式。推广使用先进农业技术、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加强道地药材提纯复壮及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提高药源基地建设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2.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一是坚持“康养休闲度假”发展为主线,立足山、水、洞、峡、滩、城、瀑等自然资源和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六大休闲度假区,打造六大旅游产品,培育六大消费热点,扩大“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效应,真正形成“一心、四区、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秦巴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二是建成投运本草溪谷中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深入挖掘县域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本草溪谷、乾佑禾等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打造“石泉最佳养老宜居县城”,到2025年,全县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四是建成滨江体育运动公园、游泳馆、健走步道等项目,打造县城15分钟健身圈,实现社会足球场镇级全覆盖。到2025年,我县各级各类社会运动指导员人数达到700人,各类体育单项协会、群众性体育组织达到25个,开发康体运动休闲旅游康养产品。五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坚持康养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构建“生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康养品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2025年,全面建成全国“两山”示范县。
(六)完善和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救治中心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转诊救治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确保我县有1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打通妇幼保健机构临床和公卫分别设置的部门格局,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门,进一步优化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和流程,不断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拓展儿童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特色服务,满足妇女儿童不同时期健康服务需求。扎实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促进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深入实施农村妇女健康促进项目,不断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大力开展孕产妇、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双筛工程”,确保筛查率达到90%以上,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阵地,稳定镇村妇幼健康服务队伍,织牢基层妇幼服务网底。
(七)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健全老龄健康服务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石泉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1、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精神,组织实施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生育措施,推进计划生育全程优质服务,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促进我县人口均衡发展,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健康石泉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到2025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机制运转高效,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着降低,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县人口数较“十三五”时期有明显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水平。
2、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研判。完善落实国家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平台,实现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社保等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建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健全人口预测预警制度。
3、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县计生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及儿科建设,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强化婚前保健,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做好出生缺陷患儿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工作。
4、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保障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实行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
5、建立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保障。建立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健康引领、全程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建设健康石泉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全县二级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以上,县级综合医院及全县的镇卫生院全部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镇卫生院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健康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基本建立落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着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到“十四五”末,老年人健康养老提升10%,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6、建设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友好环境。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积极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安全绿色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开展建设城乡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活动,对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以及生活服务、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每年创建省级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1个。老年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优惠政策,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持续改善。
7、加强老年健康宣传教育。加大医疗健康知识宣传,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健康文体活动,加强老年健康保健,加强老年疾病防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提升老年疾病诊治水平,优化老年医疗资源配置,县级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
8、健全医养结合体系。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利用医疗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增设养老护理床位。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设医务室或与辖区镇卫生院协议合作,提高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实施基层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建设市级医养结合示范点1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个。加强安宁疗护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关科室,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安宁疗护床位。鼓励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提供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高康复和护理服务,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开展长期照护服务,加强照护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充实长期照护服务队伍。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和水平。
9、发展医养康养产业。充分利用中省康养产业相关政策,创新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费优惠、医保定点、投资融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机制,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发挥财政资金激励杠杆作用,落实养老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老年健康领域,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逐步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基本制度,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八)加强卫生计生信息化和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2025年,支持医疗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健康信息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应用,医疗健康服务业全面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可及、更加智慧精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社会服务创新发展重要的驱动力。
1.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全县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业务高效协调,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服务。2025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并逐步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开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全县全民健康信息资源整合。提供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提供传染病流行预警、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营养健康等信息。3.创新“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二级医疗机构开展网上签约服务,开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家庭药师等服务,为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健康管理等服务。4.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二级以上医院要开展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健全医院信息平台功能,规范数据采集和数据建设,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2025年。二级医院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5.提升县级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2025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推进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与区域或医院信息平台连接,做好患者信息规范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工作等,提高急救效能,进一步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医疗便民服务功能。6.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医院医疗检测设备配置保障工程。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装备保障能力。7.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每年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以及传输安全。8.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普及应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网络设施,与中、省、市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通。分期分批实现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卡的全面对接,以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以二、三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完成各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健康卡接口改造。推动医共体通过电子健康卡实现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一卡(码)通”,有效促进区域诊疗信息共享,为居民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科学合理地规划,紧紧围绕健康石泉建设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深化县域医疗体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向纵深辐射,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全面提升公共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全民关注的健康事业提供基础保障。
1.计划投资1亿元在杨柳新区征地30亩新建10500平方米,集门诊、住院、生活辅助用房于一体,三个区域相对独立的标准化“平战结合”的杨柳医院,设置床位120张(普通病床100张、负压病床20张);2.计划投资5616万元,由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中医院新建含精神疾病预防、心理疏导咨询、培训、疾病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二级精神卫生中心,新建8000平方米精神病康复楼,设置床位120张;3.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成北辰森林健康主题公园,进一步推进八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提质增效,开展健康小屋建设,不断扩大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增强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健康、人人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居民合理膳食、控制烟酒,倡导广大居民健康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做好疾病预防。4.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县妇计中心新建4000平方米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综合楼一栋,配套建设相关附属工程。提升我县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5、计划投资5645万元实施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康复医院建设项目,对原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进行改扩建,填补我县“医养融合”型康养机构空白,,能更好地满足全县人民尤其是老龄人口的医康养需求。6、计划投资1500-2500万元在县域内新建3-5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逐步覆盖我县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7、计划投资2100万元迁址新建6000平方米后柳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公共卫生中心;8、计划投资1100万元迁址新建2500平方米曾溪镇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楼、公卫中心、职工宿舍楼;9、计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1600平方米迎丰、喜河、饶峰镇中心卫生院公卫中心;在11个镇卫生院新建4950平方米的职工周转宿舍(每个卫生院450平面米);10、计划投资500万元改扩建中池镇卫生院1000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楼(迁建二期工程)。11、计划投资600万元实施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12、计划投资400万元实施县中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建设项目。
(九)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在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调整人才结构,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以及职业化的卫生管理人才。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加强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建立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的分类管理、考核和评价制度。要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的控制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是卫生健康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县委、县政府要认真履行政府卫生健康工作责任,把卫生健康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保证卫生健康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努力建设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卫生健康工作是重大民生工作之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要加大卫生计生投入,使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根据公共财政原则和医改政策要求,卫生健康事业经费按机构性质和承担任务进行合理配置,重点向医改、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倾斜。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
(三)强化监测评估
本规划经县政府审议通过后颁发,具有严肃性和约束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更改,涉及定量的任务指标,要认真完成。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杜绝规划审批工作的随意性,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执行和实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强制力与约束力。规划执行过程中确因重要因素需要调整的,必须通过科学的论证,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进行。为了确保本规划的任务指标得到落实,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开展定期检查,根据不同卫生计生工作领域的进展情况,组织开展各个领域和各级执行进度的评价。在规划中期,定期研判规划执行情况,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在规划末期总结本规划实施情况,为制定下期规划打好基础。
(四)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营造卫生健康服务的良好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和科学理念普及,增强社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认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争取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增强医务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法制观念,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将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医药大会会议精神推向纵深,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建设为载体,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落实建设“健康石泉”作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2、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西医的各自优势,促进中医与西医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办医责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4、坚持继承与创新。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事业。
5、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科研教育、产业(医养、医旅结合)、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医药治理体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着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融合发展,基本建成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医疗服务量达到基层医疗服务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5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8人。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和产值逐步提高;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四、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健全中医服务网络。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继续完善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县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民营医院中医科室和中医诊所为补充,服务于县镇村三级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县中医医院加快迁建投入使用,持续巩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成果,充分发挥龙头单位作用,县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乡镇(中心)卫生院要持续巩固中医馆建设,力争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县中医医院持续巩固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省级农村特色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积极建成市级重点专科(中医脑病科、眼科)等名科建设;县妇计中心规范设置中医科,大力开展中医产后康复项目;县医院规范设置中医科和中医病区。三是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县中医医院与省、市大型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实现县镇村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和使用,每年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和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大宣传,建立健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药人才招聘和引进,利用“双下沉、两提升”中医药技术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基层名中医的培养,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积极推进新模式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培训班和师承教育,打造全县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县中医医院要承担本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组织相关的中医药服务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县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指导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养生保健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2.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和康复基层良好、技术雄厚的医院建设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到2025年,力争建成一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县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设置康复(医学)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设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等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三是加强基层康复服务供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康复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技术,发展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鼓励乡镇(中心)卫生院在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3.加强中医药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将中医药纳入卫生应急体系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建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卫生应急方案并加强演练,培养和建设一支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储备中医药卫生应急物资,提高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
4.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实现重点业务信息共享。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领域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5.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调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县中医医院对原址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以中医药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复医院,发挥中医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优势。以“真的365会不会黑款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beat365网址大全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为抓手,培养中医药康复技术人才,为智障、残疾、工伤、病后恢复等人群提供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治疗和功能康复训练。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创新县中医药“三名”建设。打造新一代中医人的“名科、名医、名药”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名中医建设。 以名中医带动名科和名院发展,形成集名医传承、学术研究、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名中医工作基地。二是加强名科建设。建成中医骨伤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中医脑病科、眼科等多个中医名科,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适应我县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并申报为省、国家重点专科。三是加强名院建设。探索中医院发展的良性路子,以较为纯粹的中医药为病患者服务,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精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
2.振兴中医药传承基地。到2025年,力争在县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传承基地,全面推广中医传承、中药传承、中医护理传承,积极推进文化知识角建设,推出多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中医药特色。
3.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一是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综合医院要在院内会诊管理、多学科诊疗管理等相关制度和流程中明确鼓励中医类别医师参加的要求。各临床科室收治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开展多学科会诊,应当根据需要邀请中医类别医师参加,整合优质资源,实施中西医联合优势。二是开展综合医院科室间的协同攻关。综合医院药紧密结合本院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找准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介入时机,通过中西医协作,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4.着力打造品牌建设。加大中药产品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加强着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推动五味子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打造2-3个道地药材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同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药博览会、中医药研讨会等涉药活动,不定期组织药材种植、生产、流通企业等到推介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优选秦岭、巴山有市场前景、有确切疗效的野生珍惜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人工繁殖。优先发展大宗道地、区域特色“秦药”,倡导“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模式。推广使用先进农业技术、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加强道地药材提纯复壮及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提高药源基地建设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发展到8万亩,规范化种植达4万亩;建成县级中药材综合信息平台1个;培育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个,500亩以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0个,200亩以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个,50亩以上种植大户50户;建成2-3个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15个中药材种植(养殖)示范合作社、10-15个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村。
2.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一是坚持“康养休闲度假”发展为主线,立足山、水、洞、峡、滩、城、瀑等自然资源和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六大休闲度假区,打造六大旅游产品,培育六大消费热点,扩大“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效应,真正形成“一心、四区、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秦巴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二是建成投运本草溪谷中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深入挖掘县域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本草溪谷、乾佑禾等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打造“石泉最佳养老宜居县城”,到2025年,全县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四是建成滨江体育运动公园、游泳馆、健走步道等项目,打造县城15分钟健身圈,实现社会足球场镇级全覆盖。到2025年,我县各级各类社会运动指导员人数达到700人,各类体育单项协会、群众性体育组织达到25个,开发康体运动休闲旅游康养产品。五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坚持康养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构建“生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康养品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2025年,全面建成全国“两山”示范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中医药支持力度。县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落实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主体责任和财政补偿、投资融资、物价审批等优惠政策,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全县中医药人员工资实施全额预算。在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继续实施中药饮片加成政策,按照省市医保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逐步缩小单病种付费标准在同区域、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之间的差距。加大对中药产业各领域的政策支持,建立激励奖励机制。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引进来,送出去”方式方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队伍建设,采取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生转岗、继续教育、师承教育、对口帮扶、适宜技术培训等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手段提升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全面加强“西学中”工作,使县中医医院的西医医师100%接受“西学中”系统培训。三是充分发挥我县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积极引进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中医药急需人才,努力提升中医院综合实力和中医药工作影响力。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公立中医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健全管理体系。县卫健局加强中医药管理股建设,三家县级公立机构独立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各镇(中心)卫生院配备1名中医药管理专干,完善相关职能,强化中医药管理工作。将中医药监督管理纳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体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四)加强宣传推广。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等机构文化建设,广泛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综合运用广电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宣传中医药法规、政策措施,传播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教育。
【公文PDF原件】:石卫发〔2021〕197号
【政策图解】:https://www.zymgsd.com/Content-240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