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经济建设

        2022-01-05

        始终把发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头等大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集中精力抓项目、稳投资、强产业、优环境、保民生、守底线,实现“十四五”稳健开局起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左右。

        1.全力以赴谋发展。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着力促开工、赶进度、保投产、强储备,22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预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9 %151个固投项目开复工133个,康达电子、利家时代购物广场等81个项目投产投用;策划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1.67亿元,石泉湾旅居康养、自嗨锅菜肴西北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突出旅游康养、富硒食品、蚕桑产业、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中药材种植六大主导产业,强化园区承载,建立“一企一策”企业帮扶措施,精准招商引资,着力延连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年度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新增投资过千万入园企业6户,奥邦装备制造园、康达电子产业园初具雏形,富硒食品产业入选全省重点产业链、全市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全域旅游“六大工程”,持续提升景区品质,新增4A3A级景区各1个,池河金蚕小镇、“中池花海·魅力田园”、本草溪谷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游客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分别增长8.34%6.31%。推进农业“绿色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个、全国农业农村创新园区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产业联合体3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

        2.凝心聚力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持续深化“五位一体”防返贫监测帮扶和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135”长效机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调整充实160个乡村振兴工作队,与14958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4401279人,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全县未出现返贫致贫问题。建立“实施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一大工程、开展乡村建设一大行动、推进一系列乡村治理创新、狠抓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构建一套长效保障机制”的“五个一”乡村振兴工作举措,16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全面启动。突出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等升级、产业提质增效,整合涉农资金2.42亿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9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等项目311个,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和乡村全面发展。

        3.统筹合力强城镇。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刚性约束,组建成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扎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县城向阳路提升改造全面完工,滨江大道提升改造、G316石泉连接汉江大桥、红花北片区开发及棚改项目启动建设,县城建筑垃圾处理场和餐厨垃圾处理场加快建设,推动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县城风貌专项整治,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5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城镇品质持续提升。宁石高速征迁工作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G541后柳过境线、S527隧道及路线工程开工建设,通用机场路西线工程、金蚕环线生态停车场、中池堰坪大桥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道路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按照“八清一改一绿化”整治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引导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4.同心协力优环境。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完成造林9.15万亩,持续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整治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夯实筑牢秦巴区域生态屏障,全面完成秦岭违建和10小水电整治,拆除小水电站3个。统筹推进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秆禁烧、扬尘管控等工作,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及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5.深挖潜力抓改革。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及全国法治示范县创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府系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坚持台账管理、协调联动、跟踪问效,生态文明、财税金融、农村产权、食品安全、教科文卫、就业社保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微改革微创新落地见效。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133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创新开展“审批前服务”,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行政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企业群众满意率保持99%以上;企业水电气优服务、优报装、优缴费、优报修和减成本“四优一减”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6.倾心尽力惠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353”教育发展战略,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76.9%,考入“双一流大学”94人,获评“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完善建立“6543”留守儿童管护工作体系,为全县留守儿童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坚持人民健康至上,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坚持保障就业,新建社区工厂21个、家庭工坊78个,带动1588人搬迁群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22人、外出返岗4.5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兜牢底线,养老、医保、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弱势群体应保尽保,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有效保障。

        7.持续用力保稳定。认真落实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系列制度机制,突出平台共建、事务共治、成果共享“三共”主线,健全完善文化引领、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民生保障、居民自治“六大长效”治理机制,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把“防事故、防命案、防非访、防群体性事件、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敌对势力破坏、防宗教极端事件、防涉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321”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平安石泉、法治石泉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